<legend id="h4sia"></legend><samp id="h4sia"></samp>
<sup id="h4sia"></sup>
<mark id="h4sia"><del id="h4sia"></del></mark>

<p id="h4sia"><td id="h4sia"></td></p><track id="h4sia"></track>

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
  • <input id="h4sia"><address id="h4sia"></address>

    <menuitem id="h4sia"></menuitem>

    1. <blockquote id="h4sia"><rt id="h4sia"></rt></blockquote>
      <wbr id="h4sia">
    2. <meter id="h4sia"></meter>

      <th id="h4sia"><center id="h4sia">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</center></th>
    3. <dl id="h4sia"></dl>
    4. <rp id="h4sia"><option id="h4sia"></option></rp>

        2022年第1期
        所在位置:首页 > 专题 > 《天府广记》杂志 > 2022年第1期 > 详情
        天府丨江桥南门
        发布日期:2022-02-09 16:06:03 来源:成都市365bet足球官网_28365365体育投注_365体育提现多久到账

        秋夜,陆游登上成都的小南门“万里桥门”。“曳杖上江城,清宵破二更。月回高树影,风壮急滩声。野艇鱼罾举,优场炬火明。湖塘正如此,回首忆柴荆。”在他的眼中,依然是一个繁华而富庶的“天府”。

        清光绪二十年(1894年)成都街道图

        二江珥市与南市

        成都城,曾被称为“龟城”或“龟化城”,东晋干宝《搜神记》记载了依龟筑城的民间传说。宋赵拚《威都古今集记》分析说,“初仪筑城,虽因神龟,然亦顺江山之形。以城势稍偏,故作楼(张仪楼)以定南北。”

        锦江百花潭段,成都南门当年有着名的“二江珥市”

        此外,“城势稍偏”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成都西南边曾经的“二江珥市”。汉时,李冰在前人的基础上开都江堰,穿郫江、检江,检江在外,郫江在内,二江相并,从西南方向双过成都城。传说李冰对应天上的“七星”,造“西南两江有七桥”,因此西汉扬雄《蜀都赋》说:“两江珥其市,九桥带其流。”

        秦代,在蜀郡守张仪和张若的规划下,成都城分为政治、居民中心“大城”,以及商业和经济中心“少城”。大城北近武担山,南至成都最早见于文献的赤里街(今南大街一带),是蜀侯、蜀相和蜀郡守治所所在地;少城则在大城之西,不但将原先位于赤里街的成都县治所迁入其中,并逐渐成为盐官、铁官、市官等商业机构所在地。“然秦惠文、始皇克定六国,辄徙其豪侠于蜀,资我丰土”“乃移秦民万家实之”,这些最早的“蓉漂”大多住在新修的少城。人口的增长,人才的到来,为后来成都少城外“南市”兴盛奠定了格局。

        因为“二江珥市”的便利,加上汉通西南夷之后,少城西南就逐渐发展成了成都的交通枢纽和物资运输集散地,诞生了繁盛一时的“南市”,分别与外江两岸的锦官城和锦里、车官城隔江相望。

        西南边有古百花水、锦官城、锦里、车官城、浣花溪、草堂、青羊宫,以及“二月花市”,南边有惠陵、武侯祠,东南边唐宋时有合江亭和芳华楼,清时又有望江楼和薛涛墓……这些名胜古迹,都让人想象昔日少城“南市”的繁盛绮丽。临近“南市”,或许也是杜甫选择住在浣花溪的原因。然而,此后南诏军沿郫江而下数围成都,并从西南边的市桥门攻入西郭少城,“南市”遭到重创。后西川节度使高骈在原有的秦之大城、少城基础上扩建罗城,并改内江郫江(今府河)绕北东而下,从此“两江抱城”的成都城四面都有了护城河,真的像一只神龟泊于迤逦江水。

        江桥与万里桥

        在内江郫江改道前,南门因郫江上的江桥而称江桥门。卢求《成都记》载,在张仪旧城的基础上,隋蜀王杨秀增筑了西南二隅的城池。唐乾符三年(876年),高骈在旧城“子城”的基础上扩筑罗城“太玄城”(又叫大城),西南城垣扩至外江检江(今南河),因新的南门和西南门都分别距外江检江上的万里桥和笮桥距离近,所以南门万里桥门和西南门笮桥门均以检江上的桥命名。

        五代前蜀时期,万里桥门改名光华门。武成元年(908年),改万里桥门为光夏门,笮桥门为坤德门,子城南门为崇礼门,宋时南门恢复名万里桥门。宋时万里桥门又称小南门,陆游爱沿着锦江赏花,有诗云:“小南门外野人家,短短疏篱缭白沙。红稻不须鹦鹉啄,清霜催放两三花。”那时南门外稻田满川,还有渔市:“万里桥边带夕阳,隔江渔市似清湘。”

        西南笮桥门,又称锦官门。子城南门在宋时仍然称“南门”,前蜀王建所建的“五门”(又名“得贤门”)和“红楼”也在子城南门附近。五门有五凤楼,陆游《晚过五门》云:“五门路,四月乳鸦啼绿树。闲游但喜日初长,薄暑始知春已去。楼头风高舞双旗,画角声中日还暮。马啼特特无断时,老尽行人路如故。”五门附近有玉局观,宋时每年二月八日、三月九日和九月九日,都会在玉局观街举办药市。陆游诗云:“五门西角红楼下,一树丹枫马上看。”淳熙四年(1177年)丁酉年上元节,他还携华阳女子杨氏,在五凤楼看元宵灯会:“突兀球场锦绣峰,游人仕女拥千重。月离云海飞金镜,灯射冰帘掣火龙。”

        武侯祠游喜神方活动延续至今

        何韫若《锦城旧事竹枝词·游喜神方》云:“神有喜怒与人同,四时方位兆吉凶。独怪年年南门好,起因侯庙敬无穷。”从清代开始,正月初一这天,成都人纷纷涌向南门的武侯祠,游“喜神方”摸喜神、沾喜气。彼时,由于西边为满城,一般人不能从西门进出,所以人们去浣花溪、青羊宫一带赶花会,也只能从南门出,故而南门十分热闹。

        “出成都南门,左为万里桥。西折纤秀长曲,所见如连环、如玦、如带、如规、如钩,色如鉴、如琅玕、如绿沉瓜,窈然深碧,潆回城下者,皆浣花溪委也。”钟惺的《浣花溪记》,记载了明代溯浣花溪而上的一路美景。乾隆年间四川总督福康安重修成都城楼,南门城楼命名为“浣溪”,但因前任总督保宁在城楼上题匾上书“浣花”,老百姓又称其为浣花楼。民国初年城楼被拆除,抗日战争中老南门城门也被拆去。上世纪20年代,万里桥岸边有着名酒家枕江楼。现南大街锦里东路与滨江西路一带,即为清代老南门。今黉门街西口对面,耸立着一艘船形建筑“万里号”,还在述说着南门与“万里桥”的故事。

        从明蜀藩王的皇城前红照壁街直通老南门的道路即叫“南大街”,这条街也是曾经的“赤里街”,共有上中下三段。从清代至民国,南大街都是成都通往雅安直至西藏的必经之路。南大街上有一家着名的餐馆“利宾筵”,其“香糟鸭子”“广式香肠”都是老成都人的记忆。下南大街与滨江西路交叉口,还有一座火神庙,民国时与北大街的火神庙同为全城南北两大米市。

        抗日战争时期,为安置撤退到大后方的大量人口,1935年在成都东南郊修建“新村”,同时为了城内居民方便“跑警报”,1937年冬天在市区的东南方向,城南中、下两莲池之间,新开一道城门,城门为一进一出两个门洞,以“复兴中华”之意,名“复兴门”,老百姓喊作“新南门”。(文 林元亨丨图 林元亨 余茂智 王玉龙 维维)